品质艺考,让升学更简单!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18892056195

当前位置:首页 > 音乐艺考资料

热门推荐

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学费/录取分数线/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0-12-23 11:06:39    阅读(

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学费/录取分数线/怎么样

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学费/录取分数线/怎么样

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介绍/学费/学校地址

专业:音乐学(昭乌达民歌) 音乐学(声乐教育女) 音乐学(声乐教育男) 音乐学(民族音乐理论)

所属院系:音乐学院

学费:汉语授课7200元/学年;蒙语授课5760元/学年。

学校地址:

北校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东街101号

南校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24号

 

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介绍

 

2020年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录取分数线

2020年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录取分数线

生源省份    专业名称    授课语种    文化课最高分    文化课最低分    文化课平均分    专业课最高分    专业课最低分

内蒙古自治区    音乐学(昭乌达民歌)    蒙授    397    278    333.0     213.00     193.00 

内蒙古自治区    音乐学(声乐教育女)    汉授    467    422    440.2     204.00     176.00 

内蒙古自治区    音乐学(声乐教育男)    汉授    447    410    426.1     198.00     172.00 

内蒙古自治区    音乐学(民族音乐理论)    蒙授    396    261    321.8     232.00     198.00 

 

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怎么样

针对内蒙古学生的,应该不错

 

师资力量

 

杨玉成(博特乐图)

蒙古族,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后,内蒙古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连续四届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A类人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蒙族传统音乐资源的调查研究与开发利用”产业创新人才团队带头人,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研究与传承基地常务副主任、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内蒙古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部委员会委员。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音乐学院“亚欧音乐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北京民族音乐研究与传播基地研究员、内蒙古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特聘专家。

用蒙、汉两种文字出版《胡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2007)、《蒙古族英雄史诗音乐研究》(合著,2012)、《表演、文本、语境、传承——蒙古族音乐的口传性研究》(2012)等8部著作,发表论文80余篇论文。主持“内蒙古民族音乐典藏系列光盘”,已出版13套。主持“蒙古族英雄史诗音乐的抢救、保护与理论研究”(2005),“社会转型与蒙古族音乐生活的变迁”(2011)等2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胡仁乌力格尔(300部)整理与研究”子课题“胡仁乌力格尔艺人(胡尔奇)档案整理及其研究”(20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研究”(20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草原文化研究工程”三期工程项目“草原长调文化研究”(2015),主持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点项目“内蒙古音乐‘走出去’研究”(2017)、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信息化专项扶持项目“蒙古族儿童民族音乐资源信息化云平台建设”(2017)、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蒙古族呼麦艺术人才培养”(2016)等多项课题。

专著《表演、文本、语境、传承——蒙古族音乐的口传性研究》获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奖银奖,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3项,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2项,获“第十四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一等奖。

 

乌兰其其格

蒙古族,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专长为民俗学、民族音乐学。内蒙古大学教学科研创新团队成员,自治区精品课程“蒙古族传统音乐”教师团队成员,内蒙古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内蒙古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内蒙古民俗学会理事,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

代表性学术论文有:《“乌日汀哆”所蕴含的“乌日图”》(《内蒙古艺术》2005.1 )、《科尔沁近现代标志性文化——长篇叙事民歌》(《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6.3,《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07.1)、《乌珠穆沁宴会歌曲——图林哆与相关禁忌习俗》(《国际蒙古族长调论坛优秀论文集》2007年、《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8.1)、《文化表演与口头文本——以东乌珠穆沁旗两次祝寿仪式与音乐为例》(《内蒙古社会科学》 蒙古文 2012.6)、《蒙古族宴会歌曲文化特征》(《蒙古学研究》 蒙古文2014.4)、《蒙古族民歌的民间审美意识探析》(《内蒙古社会科学》蒙古文 2015.2)、《乌珠穆沁宴歌口传文本的结构研究》(《中国蒙古学》 蒙古文2015.4)、《从布里亚特民歌看布里亚特社会民俗的传承》(《内蒙古社会科学》 蒙古文 2018.1)等。

参与或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及专著成果:主持了内蒙古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工程课题“蒙古族乌珠穆沁婚俗变迁调查研究” (2014TB001),参与完成了“草原文化区域分布研究”(2014)“蒙古族传统音乐基础资源的调查研究及开发利用”(内蒙古大学创新团队),“内蒙古民族音乐声像资源库”(00EMZ001),“社会转型与蒙古音乐生活的变迁(11CD099),“布里亚特民间文学研究”(11BZW132),《蒙古学百科全书·艺术卷》(00MZ001),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信息化专项扶持项目“蒙古族儿童民族音乐资源信息化云平台建设”(MW-2017-MGYWX)等国家或省部级十余课题。

专著有《草原文化区域分布研究》(参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2007年12月;《草原声音漫记》(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8年6月。发行光盘:“内蒙古民族音乐典藏系列”之《红走马——蒙古族长调艺术家陶格涛、巴德玛斯楞演唱专辑》(主编),内蒙古音像出版社:2014年。

获奖情况:论文“乌珠穆沁宴会歌曲——图林道与相关禁忌习俗” 获蒙古族长调民歌国际论坛论文评奖优秀奖(2007年);内蒙文联评论家协会论文评比一等奖(2007年);参编专著《草原文化区域分布研究》 获自治区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一等奖(2008年);论文《科尔沁标志性文化——长篇叙事民歌》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 “萨日娜”奖(2009年)。

 

姜晓芳

汉族,副教授,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中国奥尔夫音乐学会会员。2004年7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执教,承担多门音乐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能力得到学院领导的肯定,并于2006年内蒙古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三等奖;2014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举办内蒙古第四届高等教育学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评奖一等奖;2016年评为内蒙古艺术学院院级“教坛新秀”。2004年工作至今,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课题,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内蒙古地方音乐和蒙古族传统音乐的研究。主持校级青年基金项目两项——“内蒙古爬山调音乐形态研究”、“现代社会转型下的二人台研究”、自治区教育厅项目两项——“包头市梅力更召庙诵经音乐的调查与研究”“蒙古族儿童歌曲整理与研究”;承担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蒙古族当代音乐研究”的子课题——“中国蒙古族当代音乐教育发展史”(6万字)并已接受验收,验收鉴定等级为优秀。发表论文:《包头市梅力更的历史背景与现代变迁》 ,《阴山学刊》  2011,4;《梅力更召庙的诵经调查研究》 ,《阴山学刊 》 2011,6;查玛乐舞的兴与衰--包头市梅力更召和呼市大召查玛舞现状调查》,《音乐时空》2012;《包头市梅力更召庙调查报告(下)--副主持诺尔布访谈录》,《音乐大观》2012第8期;《包头市梅力更召庙仪式音乐调查与研究》,《音乐创作 》 2012年第9期;《梅力更召庙领经师伊希·尼玛访谈录》,《内蒙古艺术》  2012年第2期。《齐.宝力高及其马头琴乐曲创作》,音乐创作、2015年10月。《浅谈在音乐院系中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方式---以内蒙古艺术学院为个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1。

 

纳·格日乐图

蒙古族、副教授,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硕士, 内蒙古四胡协会副会长、内蒙古潮尔协会副主席、内蒙古曲艺家协会理事。

出版 《蒙古四胡教程》(2014)《毛依罕研究》(合著2006)《吴云龙四胡教程》(2006)《新发现的毛依罕首场作品汇编》(合编2013)。论文:《吴云龙蒙古四胡教学初探》、《蒙古族胡仁·乌力格尔的传播与传承》、《蒙古族民歌的地域特征及传承现状》、《蒙古族当代音乐的存在形式与保护途径》、《蒙古族同宗民歌的传播与演变》、《扎根传统音乐沃土、培育民族器乐精英》——阐述蒙古族著名马头琴演奏家、马头琴教育家纳·呼和艺术人生;《蒙古四胡三弦二重奏及其音乐作品初探》、《试论蒙古族弓弦乐器“潮尔”的特殊性》等。获奖: 《吴云龙蒙古四胡教学初探》 获全区第五届民族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蒙古四胡独奏曲《故乡行》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室内乐比赛作曲三等奖;著作《毛依罕研究》获国家民委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著作类三等奖等。蒙古四胡音乐创作《故乡情》、《心中的杭盖》、《胡尔之韵》、《胡尔之情》、《胡尔之乐》、《《胡尔随想曲》、《胡仁好来宝曲调》等七部作品被列入自治区宣传部文化长廊工程四胡音乐录制史册中。其蒙古四胡独奏 《心中的杭盖》发表于全国音乐核心期刊、国家社科类学术期刊、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音乐创作》2018年第5期。艺术实践活动:一九九四年内蒙古代表团群口好来宝《草原放歌》节目赴京参加庆祝党的十五大召开大型文艺晚会“继往开来”的演出。收到中宣部表彰!一九九六年国庆节内蒙古代表团群口好来宝《团结奋进的内蒙古》赴京建国四十五周年献演。受到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央电视台表彰!一九九七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一同进行乌兰牧骑成立50周年大型演出活动;二零一一年参加第二节中国?科尔沁蒙古四胡艺术节《名家名曲音乐会》;二零零五年参加内蒙古广播电影电视局举办的蒙古四胡协会成立庆典 《蒙古四胡音乐会》;典藏系列有:《铁牤牛》内蒙古民族音乐典藏大师系列 ----文本与CD光盘,内蒙古文化音响出版社(2013);《怀念》内蒙古民族音乐典藏演奏家系列----文本与CD光盘,内蒙古文化音响出版社(2013);《草原奇兵》内蒙古民族音乐典藏大师系列----文本与CD光盘,内蒙古文化音响出版社(2011);《莫德莱玛》内蒙古民族音乐典藏名家系列----文本与CD光盘,内蒙古文化音响出版社(2010)等。

 

哈斯巴特尔

蒙古族,中国音乐学院博士,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后,副教授。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传承中心主任,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研究与传承基地办公室主任,鄂尔多斯民歌研究协会秘书长,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出版专著《蒙古族村落及其音乐生活——鄂尔多斯都嘎敖包嘎查音乐生活的调查与研究》(2014年);合著《蒙古族英雄史诗音乐研究》(第二作者,2012年);专著《鄂尔多斯礼仪音乐研究》(2015年);主编《鸿雁群飞录:乌兰杰蒙古族音乐研究学术研讨会》(2018年)等。论文《成吉思汗祭祀歌的拼写符号及其意义解读》(中国音乐,2016)等24篇。 主持2016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西蒙古多声音乐研究》;内蒙古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工程项目《传统与变迁:乌审旗蒙古族传统音乐的调查与研究》;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符号与声音:成吉思汗祭祀祭文及其音乐研究”等。论文《成吉思汗十二首祭祀歌及其表演阐释》获内蒙古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文学艺术评论”一等奖(2014.12);2016年11月合著《蒙古族英雄史诗音乐研究》(第二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获内蒙古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二等奖;2017年11月专著《鄂尔多斯礼仪音乐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二等奖。

 

李玉英

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草原英才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主要从事音乐理论教学和民族音乐研究,担任和声、曲式、复调等专业基础课及民族音乐理论专业课的教学工作。曾发表论文《布里亚特蒙古族短调民歌结构梳理》、《蒙古族音乐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探寻》、《浅谈漫瀚调的艺术特色》、《视听合一的影视戏剧音乐》、《“局外人”与“局内人”眼中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等十余篇。硕士论文《蒙古族民歌旋律中对仗原则的多样化显现》获自治区优秀硕博论文。2014年10月出版专著《蒙古族民歌旋律形态研究》19万字。参编教材《蒙古族传统音乐概论》。

多次参加国家、自治区级课题研究及精品课《共同课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的建设。曾参加全国第三届旋律学学术研讨会、中国·蒙古族民歌艺术学术研讨会、中国呼麦暨蒙古族多声音乐学术研讨会、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19届年会等大型学术研讨会并发言。

 

侯燕

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讲师。主持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当代蒙古族‘新民族音乐’组合对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研究”,主持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蒙古族传统礼俗中长调的审美功能与价值研究”;论文《蒙古语“元音和谐律”对长调歌唱审美观念的影响——以蒙古族长调“歌王”哈扎布的演唱为例》荣获第十一届内蒙古自治区艺术“萨日纳”奖艺术理论评论奖,以及荣获第七届“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王森国际交流基金”研究生组(博士)论文评奖一等奖。在《人民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学》等刊物上发表《以美导善:宴礼仪式中长调音乐审美功能转化》,《“欢乐”与“悲伤”之辩——对蒙古族长调跨文化审美价值判断的追问》、《蒙古语“元音和谐律”对长调歌唱审美观念的影响——以蒙古族长调“歌王”哈扎布的演唱为例》等论文。出版专著《蒙古族长调审美经验研究》(安徽文艺出版社即出)。 

 

魏琳琳

蒙古族,中央音乐学院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后。内蒙古艺术学院专任教师,2017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创业人才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曾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民族艺术》、《音乐艺术》等CSSCI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海外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音乐与认同”研究》《蒙汉杂居区日常音乐实践的语境与认同——以土右旗文化大院<亲亲的二人台>歌曲演唱为例》《民族音乐学“音乐与认同”的研究路径译介——以1982-2015年<民族音乐学>(Ethnomusicology)个案研究为例》《蒙汉杂居区四胡演奏与族群认同研究》等10余篇;译文《民族音乐学中音乐与认同的反思》《建构一条“民族音乐学”学科新的路径》《上海江南丝竹乐社:语境、概念和认同》《后殖民时代科特迪瓦丹族中的表演、认同和坚守》等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蒙汉杂居区的音乐与文化认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传统音乐与文化认同——以蒙汉杂居区音乐实践活动为例”等。出版学术专著《内蒙古二人台音乐源流与文化风格研究》(2017)、《音乐与认同:民族音乐学与人类学的跨学科对话》(2018)。

 

乌云娜

蒙古族,内蒙古艺术学院讲师,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民族音乐学硕士,蒙古国教育大学教育学专业在读博士。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研究与传承基地研究员。

曾在《歌海》、《当代音乐》、《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等CSSCI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当代巴尔虎婚礼及其音乐的调查与研究》(2009年)、《巴尔虎宝格德乌拉祭山仪式个案调查报告》(2012年)、《艾伊丝蒙古族风格打击乐团的传承与变迁》(2016年)、《蒙古族科尔沁民歌传承班调查报告——以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首届民歌传承班为例》(2016年)等。随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创新团队成员”组,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联合出品“内蒙古民族音乐典藏——大师系列”专辑,在此本人主编了《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蒙古族长调大师巴德玛演唱专辑》、《褐色的雄鹰——蒙古族长调大师宝音德力格尔演唱专辑》。参与“社会转型与蒙古族音乐生活的变迁”、“蒙古族传统音乐基础资源的调查研究与保护开发”等国家级、省部级多项研究课题。2016年6月至9月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艺术学院参加“民族影像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已优异成绩完成学业并已结业。2017年11月12日纪录片作品《白衣老人》已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2018年3月独立完成纪录片作品《象脚鼓·波应站》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微纪录片德宏影展中,荣获“入围作品”奖。主持2017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学科研究项目“巴尔虎蒙古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变迁”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

 

榆林音乐艺考培训

渭南音乐艺考培训

咸阳音乐艺考培训

商洛音乐艺考培训

安康音乐艺考培训

汉中音乐艺考培训

西安音乐艺考培训

陕西音乐艺考培训

铜川音乐艺考培训

宝鸡音乐艺考培训

延安音乐艺考培训

西安艺考培训

高考志愿填报一对一咨询

3分钟测试你是否适合学艺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