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物理学专业强基计划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中山大学物理学专业历史悠久,始于 1924 年建校之初。 1981 年恢复理论物理和光学博士点,1984 年建设首批国家重 点实验室,1985 年成立国家首批博士后流动站,1991 年成立 物理学人才培养基地班,1993 年成为国家物理学基础科学研 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998 年物理学科成为首批博士、硕 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005 年获评广东省名牌专业,2009 年 开始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试验计划,2018 年成为 教育部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2019 年 入选教育部国家级“双一流专业”计划(双万计划),目前专 业负责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教授。
2015 年,中山大学在珠海校区成立物理与天文学院,与 广州校区物理学院错位发展,协同并进。学院以“面向基础 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社会经济发展”为 指导思想,以培养“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未 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为目标,重点建设引力物理、理论物理、 精密测量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天体物理、宇宙学等学科方 向,拥有天琴计划大科学平台、广东省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 重点实验室,共建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利用中 国空间站科学实验平台,为“强基础、宽视野、高起点、多 样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提供丰沃土壤。
学院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现有教授 30 人、副教授 35 人, 还在大力延揽国内外青年英才,预计 2021 年专任教师超过 100 人。目前拥有院士 2 人、教育部长江学者 1 人、国家杰 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3 人、国家级青年人才 7 人、广东省珠江 学者和特支计划等省级人才 4 人。学院师资队伍年轻充满活 力、教育背景国际化,具有很强的教学热情和科研潜力,为 培养一流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二、培养目标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和很多现代工程技术的基础,是推动 人类发展的主要学科,对现代科学技术起到重要的支撑引领 作用,每次物理学革新都能带来人类科技文明的伟大进步。
物理学研究极大促进了人类对宇宙和物质世界的认识,也是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卡脖子技术的源头驱动力。高 端芯片、智能科技、新型材料、先进制造、生命科学和精准 医疗等当前国际科技竞争的焦点领域,均有赖于基础学科、 特别是物理学的突破。
物理学专业强基计划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旨在培养 具有爱国情怀与坚定理想信念、扎实学识与宽广学术视野、 创新思维与深厚科学素养的物理学拔尖人才,通过激发学生 对物理学前沿问题的兴趣,引领学生进入关键科学技术领域, 打造未来的科学家。
强基计划构建分阶段、分层次、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并将爱国主义情怀和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始终。本科阶段培养 目标为“强基础、育情怀、进前沿”,硕博阶段培养目标为
“求创新、担使命、克难关”。
1.本科阶段培养目标
强基础。培养学生牢固掌握物理大类相关学科的理论和 实验基础知识,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 能力、较强的独立思维和批判精神,以及初步的独立研究能 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育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勇于创新、敢于探 索科学边界的远大志向,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和世界观,较强的科学审美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塑造完善 的人格。
进前沿。在导师引领下开始进入涉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的前沿课题,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精神,立志于服务国家重大 战略需求。
2.硕博阶段培养目标
求创新。培养学生系统掌握高等专业知识,具有团队协 作攻关、独立从事科学研究以及进行技术探索的能力。为解 决事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课题,精心钻研,勇于创新。
担使命。结合项目和创新培养,强化使命担当,使学生 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加强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勇于担当的使命感。
克难关。力争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解决国家在关键 领域面临的重大科技难题和挑战,敢于战胜艰难险阻,勇于 攀登科技高峰。
三、培养方式
1.精英化人才培养模式
强基计划以基础研究前沿、国家战略需求及关键技术难 题为导向,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因材施教,夯实基础教 学并加强教学与科研融合,探索创新性的教学举措。采用精 英人才培养模式,设立特色小班,聚集优质资源,配备德育 导师、学业导师、科研导师等多方位培养团队,并为每名学 生建立培养档案,详细记录其成长过程并进行跟踪管理。
2.本硕博衔接的长效培养机制
强基计划探索物理学拔尖人才的长效培养机制,制定本 硕博衔接的特色培养方案,系统设计课程体系,实现强基计 划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有效衔接。组建强基计划导师组,加 强对学生科研指导,并建立本科科研训练项目“蓄水池”,给 学生提供完整的科研训练和服务支撑。对参与前沿科学研究 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强基计划学生,在免试推荐就读研究 生、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3.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机制
强基计划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专业,并实行年度考 核及动态进出机制。学院成立强基计划学生培养委员会,负 责对学生进行年度考核,综合考察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成 绩、科研训练表现、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等,确定动态进出 学生名单。本科阶段分流的学生转入物理学专业普通本科生 班,同年级物理学专业普通本科生班中的优秀学生,则可通 过遴选补充进入强基计划培养。
四、毕业要求及学位授予
强基计划鼓励学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在阶段性考核与 完备的过程评价基础上,对学生是否适合进行本硕博衔接培 养做出合理判断,分阶段授予理学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
本科阶段,学制 4 年,突出“强基础”,要求学生牢固掌 握物理学科理论和实验基础知识,提升综合素质,毕业总学 分要求为 166 学分(见表 1)。
表 1 本科阶段学分要求
硕士毕业总学分要求为 30 学分,其中必修课 18 学分。 博士毕业要求必修课程不少于 18 学分, 选修课至少 2 门。 本科毕业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毕业要求总学分不少于 40 学 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 28 学分。
五、课程设置
1.通识教育课程
学校近年来积极深化通识教育改革,加强通识教育课程 模块的质量和内涵建设,建立了由“交叉与综合模块”及“创 新创业模块”构成的通识课程教育体系,以促进学生知识结 构的完善、多学科思维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强基计划将 根据物理学专业的特色,建设分类通识教育课程,在“中国 文明、人文基础与经典阅读、全球视野、科技/经济/社会” 四个通识教育板块选修不少于 12 学分课程内容。
2.专业教育课程
紧密围绕物理学专业重要基础教学内容设置课程,开设 《物理学导论》、《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数 学物理方法》、《原子物理学》、《基础天文学》、《计算方法》、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计算物理》、《基础物理实验》、《近 代物理实验》、《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实验》、《物理专业实 验》等专业基础课程;开设“四大力学”(《理论力学》、《电 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和《固体物理》 等专业核心课程。此外,还按照基础模块、理论物理模块、 精密测量物理模块、原子分子物理模块和天体物理模块等五 大模块开设专业选修课程,学生可从中接触各类研究前沿课 题,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为进一步深造辨明方向。
详细课程见附表。
六、配套保障
1. 组织保障
学院成立强基计划领导工作小组,由院长和书记直接领 导,成员包括相关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及学生工作负责人, 统筹利用全院教学资源,协调学生培养各项事务。成立强基 计划人才培养委员会,聘请海内外知名学者、大科学装置科 研人员、著名科技企业科研负责人等,结合国家重大战略, 为学生培养提供指导。
2. 经费保障
学院将在相关专业生均投入的基础上,加大对强基计划 的投入,为学生的课程教学、科研训练、创新实践、调研实 习、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活动提供经费支持。为强基计划 学业导师、学术导师、德育导师等师资在业绩考核等方面给 予支持,确保师资可以全心投入强基计划学生的培养。设立 专项经费,为聘请校内外知名学者担任短期学术导师提供专 项经费支持。
3. 师资保障
汇聚校内外优秀师资,以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物理学专业目前拥有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青年人 才、广东省珠江学者和特支计划等在内的高层次师资队伍, 可以担任“强基计划”学生的学业导师,强化对学生的学术
熏陶和科研训练,保障本-硕-博士衔接培养。聘请校外知名 学者担任学生的短期学术导师,拓展学生对国家重大战略和 关键领域的视野,强化学术交流与合作。
在学院党委直接领导下,围绕“强基计划”学生建立思 想教育及心理辅导的德育导师团队,强化德育,推进德育和 智育的融合,培养心智健全、爱党爱国、乐于奉献、勇于担 当,具有家国情怀和领袖气质的优秀人才。
4. 政策保障
强基计划学生在奖学金评审、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 公派留学等方面,按教育部指导意见给予政策倾斜。通过科 学的评价体系,围绕政治思想、专业基础、创新能力、科学 素质、科学精神等多维度,对参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研究及 前沿研究的强基计划学生在免试推荐就读研究生、直博、公 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开设绿色通道,予以专门支持。
5. 其它激励机制
相关实验室、科研基地以及实验条件向强基计划学生开 放。我院目前拥有天琴计划大科学平台、广东省量子精密测 量与传感重点实验室,共建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教学机构,还有可利用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平台,为强基计 划学生培养提供强有力的硬件平台。同时,学院建立了包括 校院二级督导制度、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度、教研室制度等制 度在内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体系,对强基计划学生的培养质 量进行全过程监控、监督、跟踪、评价、反馈和改进等工作, 确保强基计划学生培养质量的切实提高。
中山大学物理学专业强基计划培养方案由物理与天文学院负责解释,如有修订,以最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为准。
附表 1:物理学专业本科阶段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附表 2:物理学专业本科阶段实践教学(含实验)一览表
附表 3:物理学专业硕博阶段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备注说明:课程名称、学分、学时相同的为本硕博共享课程。
推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