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类强基计划培养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学生学籍管理补充规定(试行)》等文件要求,特制定强基计划历史学类培养方案如下。
历史学类
一、基本情况
1.专业简介
北京大学的历史学专业历史悠久,实力强盛,在全球大学历史学排名中也位居前列。1899年京师大学堂设有史学堂,1904年设中国史学门和万国史学门,1910年成立专门的教育机构中国史学门,1919年中国史学门改称史学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史学系改称历史学系。1963年北大历史学系在国内首建“世界史”专业,2012年首创“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北大历史学系形成了专业齐全、名师荟萃、课程系统的全面优势,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
中国史、世界史两个学科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在历次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均名列前茅,现已双双入选国家的“双一流”建设的一流学科之列。2020年北京大学的历史学专业在QS世界大学历史学专业排名中位列第24,是中国高校中唯一进入世界前30者。
2.师资队伍
历史学系的教学科研单位有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世界古代史教研室、欧美史教研室、亚非拉史教研室,此外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方古典学中心是北京大学的教学科研实体机构,并负责组织拉丁语和古希腊语的系统教学与标准化考试。
历史学系师资雄厚,名师辈出,现有专任教师70人,其中教授42人,副教授18人。其中资深教授1人,博雅讲席教授5人,博雅特聘教授9人,长江学者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教学名师5人。多名著名教授一直活跃在本科教学第一线。
3.教学及科研条件资源平台
国家和学校对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教学科研条件。本专业有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多次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基地,此外还有欧洲研究中心、希腊研究中心、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所、东南亚学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等虚体研究机构,凸显各种专门历史研究的特色。历史学研究最重要的条件和资源是图书文献资料,本系目前拥有历史学系图书分馆、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图书分馆2个专业图书馆,藏书共达17万多册;此外西方古典学中心也购置了大量的世界历史史料典籍,如著名的《德意志文献集成》、《英国历史档卷》、《美国历史档案》等。
本专业有多个教学实习基地,本科生教学实践从80年代后期即已开始,现在分为二年级的暑期田野调查和三年级的历史遗迹学术考察,使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本专业有多层面的学术交流资源平台,每年都支持本科同学进行境外学术交流,出境交流与学习的大学有耶鲁大学、洪堡大学、杜伦大学、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台大、港大等。此外还聘请海内外名师前来举行各种学术讲座,本系的一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都向本专业同学开放,使同学们拓宽学术视野,接触到科研前沿,并感受到名师风范,获得国际性教育。
二、培养目标、过程及要求
本专业强基计划的培养目标是着力选拔一批对历史学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专门进行基础学科的一流人才培养,并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为此制定阶段性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培养综合素质优秀的历史学人才。
1.阶段性学习、考核与动态进出
一年级不分专业,在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同时,以学分要求引导学生在自然科学与数学、社会科学、哲学心理学、文学语言和艺术学等基本知识领域选修通识课程;二年级时进行细化的专业学习;到高年级进行深入的科研训练和学年论文写作,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写作的能力,并完成高质量的史学毕业论文。
在以上各个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以综合素质和学术科研两方面作为考核标准,对进入强基计划的同学进行综合考察,退出的名额,可以通过相关考核补入当初没有能进入该计划但后来有优异表现的拔尖人才。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须退出强基计划:
(1)有违法、违纪和受处分记录;
(2)未到达院系考核标准要求。
2.本硕博衔接的办法
对强基计划学生拟实施“3+X”贯通式培养,允许本科生在大三结束后申请,通过院系审核同意后,可以提前进入衔接研究生的学习阶段,完成本研过渡,为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直博生打好基础。
三、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
历史学强基计划准予毕业的学分为136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基础课程39-48学分、专业必修课程至少57学分和选修课程36学分。需要完成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成绩合格并达到学分要求者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四、培养方式
历史学各专业的培养实行学分制,实施经过细化具有靶向意义的生活导师、学业导师、科研导师的“三师”制度。进校后在一年级学习中不分专业,在此阶段即配备生活导师对同学在校学习、选课等多方面予以指导;在二年级以后逐渐进入专业和1个本科拔尖人才培养项目(古典语文学项目)中学习,此时配备学业导师在学术方面给予一对一的指导;之后进入科研写作以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撰写阶段,配备科研导师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的训练和指导。
进入该培养计划的同学,在一年级时便可以进入小班课学习并进行相关的学术练习,选修“中国古代史练习”“中国近代史练习”“中国现代史练习”“世界古代史练习”“欧美近现代史练习”“亚非拉近现代史练习”小班课。进入高年级后,则由导师及相关专业的老师开设高年级的小班研讨课。此外导师还将根据情况吸纳同学参与自己的项目课题研究,引领同学参与最前沿的科研任务,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鼓励同学撰写高质量的学术科研论文。
本专业支持同学参加境外研修学习、暑期学校、短期考察,鼓励同学撰写研究论文积极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会议,一方面接触世界科学文化研究最前沿、融入国际一流学术群体,更具世界眼光和胸怀,另一方面也能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中国声音。
五、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程
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人格塑造与德性养成为主要目标。
2.专业必修课程
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涵盖实习实践课程、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其中专业基础课涵盖人文学部和本专业的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则凝练了本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3.特色课程
(1)专门为新生开设的“史学新生导学”课程:
为历史学新生作系统全面的学科专业介绍,以及学业咨询、指导、规划,引导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尽早熟悉历史学专业的特点与学习方法,确定志趣所向,为专业学习做好准备。
(2)“社会调查与史学研究”实习实践课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该课程以及暑期的实习实践活动,提高同学社会田野调查、档案利用的学术能力,引领同学懂社会、懂中国、懂世界。
(3)丰富系统的语言类课程如“拉丁语”“希腊语”“古埃及文字”等:
同学可以方便选修西方古典学中心和外国语学院开设的各类语言课程,为历史学专业的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语言文字基础。
六、配套保障
历史学系将设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对历史学强基班进行管理,指定专门的教学副主任主管相关事务。在经费上,学校教务部、历史学系专门划拨充足的经费用于该计划的学生培养。组织教研一流、精干负责的师资作为强基班学生的导师,如果需要可以单独开设相关课程。在图书购买、学术会议、国际交流等方面给以大力支持,并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
强基计划招生及培养工作按照教育部相关政策执行。若遇教育部政策调整,则按新政策执行。
本培养方案可能随北京大学本科教育改革有所调整。
推荐
随机推荐